close


茨廠街區豬腸粉

2008年10月12日上午9點,我們從KLCC 搭地鐵去(Pasar Seni站) 中國城.想在離開吉隆坡前,去中國城吃美食.
我們原本想去吃 南香雞飯,但因為南香雞飯在早上11點才開始賣.我們就到處看了看,發現有一攤子的客人很多,我們便走向前看了看,才發覺就是鼎鼎大名的-王金蓮記.(正對面 就是另一家有名的 羅漢果冰糖冬瓜凍飲)

讓我們來看看王金連記的 歷史...
豬腸粉是由沙河粉改良而成,傳統做法是在純米漿中摻進適量的玉米粉、馬蹄粉或澄粉,同時加入些許食油,可使成品在隔布蒸熟後比沙河粉來得嫩滑細緻。一般沙河粉適合湯煮、煎炒或拌食,而改良後的豬腸粉則以軟嫩口感見稱,適合現做熱食,淋上醬汁,即可成為簡單一餐。

早年所供應的豬腸粉,一般分為“齋腸”及“蔥花蝦米腸”兩種,前者素面相見,後者則在炊蒸時加進蝦米碎及青蔥,切段上碟後淋上熟油,甜醬,辣椒醬,芝麻等,有的甚至只灑些生抽熟油,配著醋醃青辣椒食用。

許多來自香港及廣州的識途老饕,在初訪茨廠街(中國城)時無意中嚐到本地腸粉後,多半嘖嘖稱奇,說這原始風味,滿載著“傳說”和“童年記憶”的豬腸粉,竟在這處南洋之地給保存下來,反而原鄉早已少見。

因為自從豬腸粉走進茶樓後,已幾乎蛻變成千篇一律的包餡腸粉,就像我們在茶樓吃到的那些捲上蝦仁、叉燒、或牛肉的豬腸粉一樣,少了一份享受純樸米香的簡單快樂。

雖然這一帶的食攤小販都圖個簡單,沒把腸粉給捲成腸狀,卻還原了雛形版本。

當外國友人如獲至寶地告訴我,說發現茨廠街還蘊含著許多飲食老風味的同時,我想到的卻是滿街的冒牌贗品,以及一些老字號老店老闆的慨歎:頂多也只能撐到這代了!年輕的都不願意繼承啊!

這裡有兩家古味豬腸粉,是茨廠街區飲食版圖上缺一可惜的老字號,一檔在茨廠街與思士街交界處,另攤則在中華巷裡。前者有60多年歷史,後者創於50年代;前者看盡茨廠街的繁華繽紛,後者見證了中華戲院的昔日風華。

60多年歷史的米香甜滑,最宜繞圈熟油生抽,灑把芝麻,配上醋醃青辣椒,清淡中吃出雋永原味;50年代老好記憶的電光聲影裡,一不小心便咬出一嘴來自海洋的蝦米香味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gourmet 的頭像
    gourmet

    Great Eater 好吃客

    gourm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